《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之模块5: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发布日期:2013-03-11
分享: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本讲制定人签字:   董丽娟    教研组长签字:   董丽娟      授课教师签字:

             

【目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爱国主义的内涵    (2)理性的爱国行为

2、教学难点:新时期爱国主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什么是爱国?人为什么要爱国?是祖国需要我们来爱,还是我们需要爱祖国?今天已经逝去的陆幼青在他给我们留下的那本《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的国庆篇中向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却是多年以来我们不曾认真想过的。他问我们:“人的爱国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我们还有一个很严重误区,那就是常常弄错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到底是祖国需要我们来爱,还是我们需要爱祖国?一个头枕世界之颠,脚踏浩瀚海洋的国中巨人他不会在乎几十亿的子民当中多一个不肖子孙的,所以,你爱不爱国,对国是无所稀罕的,但是有没有国爱,有没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去让你爱,对你可能就意义非常。就看看吉普赛人的历史吧,看看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奔走吧,直到今天,这种奔走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感,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祖国没有山一样的根基,能够屹立在地球之上。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象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它动员和鼓舞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

讨论:提到“中国”,你想到了什么?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概念?

(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大中国》)

——我的祖国我的家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大家都会唱张明敏《我的中国心》,是否知道肖邦的波兰心?

案例: 肖邦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和蹂躏,他虽然热爱祖国,想留在国内,但残酷的现实会窒息他的艺术才能,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为祖国争光。在出国前的告别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也一直伴随着他。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对妹妹柳德维卡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你们至少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银杯里祖国的泥土,又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珍贵。而肖邦的爱国之心也远胜过金子。 提问:从肖邦的故事中请概括:什么是爱国主义?

讨论:何谓爱国?

那么,什么是爱国呢?从字面上直观理解,爱国就是“爱”→“国”。爱国所爱的“对象”是什么呢?是国家,自己的祖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怎么对待国家?爱国要求人们要热爱它、建设它、保护它,即“爱”祖国。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种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他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不是虚幻的,而是实在和真切的。

案例:——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有过充满激情的表白:

我为什么爱意大利!因为我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里所流着的血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祖先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自己的诞生地是意大利,因为我所说的话、所读的书都是意大利语,因为我的兄弟、姐妹、友人,在我周围的伟大的人们,在我周围的美丽的自然,以及其他我所见、所爱、所研究、所崇拜的一切,都是意大利的东西,所以我爱意大利。(要求学生替换“中国”集体朗诵)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英文中的“祖国”的单词是“motherland”,字面含义就是“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

祖国(motherland)的本义是“祖先的国度”、“父母之邦”。根据《辞海》和《新英汉辞典》,“祖国”一词可以分开来理解。“祖”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初的意思,如万物之祖;第二层是指父母以上的尊长,如祖父母、曾祖、祖先。“国”也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一个地域概念即国土,如land(土地、国土),country(乡村、地方、祖国);同时又涉及制度,是一个历史概念即国家,如nation(部落联盟、民族、国家),state(国家、政府)。现代意义上的“祖国”,是一个有着领土、民族、制度的社会共同体,一般称民族国家。国土、国民和国度是构成祖国的三大实体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国之不国”。国土是祖国存在的自然基础,它是民族国家赖以生产生活的特定区域,包括其内的土地、海洋、山川等自然风貌以及附着其上的生物、矿产等自然资源。国民是祖国的主体和主人,是生活和活动于祖国领土上的民众,它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历史传统以及政治经济等组织起来的民族。国度是祖国的秩序与制度,即把人们组织起来的各种规则和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伦理道德、政治法律以及国家机构。

    因此,爱国的具体内容是爱故土、爱同胞和爱国度。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基本要求)(播放视频:最美中国1分30秒左右)

故土,就是故乡的土地,也就是我们每个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热爱故土,就是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的热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个人总是出生、生长和生活于一定的地域,地域即是一个人的故土、故乡。每个人对自己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地形风貌都十分熟悉,故土对每个人都有养育之恩,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的故土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和依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不美,家乡水”的“故乡情”。(如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离开了原来狭义的故乡——出生地,自己出生地所归属的县乡、省区甚至国家最后都成了故土。因此热爱故土不能理解为狭义的出生地,而是概指自己所归属的的国家的整个领土。

对故国家园山水无限热爱和眷恋的情感,成了爱国主义形成的扎实基础和生长点。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中国13多亿人口,居世界第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居世界第三;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和世界各国比较,我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我国建立了夏朝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我国建立了秦朝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比西方早700年。

材料:王伟 2001 年 4 月 1 日 ,美国军用侦察机千里迢迢跑到中国家门口,侵犯我领土主权,王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曾多次跟踪监视在我领海上空活动的美侦察机,并以精湛的飞行技术令美侦察机屡屡败兴而归。王伟早已成为美军的“眼中钉”,撞毁我飞机,致使我军飞行员王伟至今下落不明,中国人民对美国骄横的霸道行为表现出无比愤慨,也更加牵挂英雄王伟的安危。 

材料:毛泽东描述:《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核心要求)

 “民为邦本”。爱国的核心是热爱世代生息在祖国领土上的各族人民,即祖国的民族同胞。民族同胞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单个的人即具体的、活生生的每一个国民;二是由历史文化传统(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心理、道德伦理、法律制度、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等)组织起来的民族。民族是由许多民族同胞组成的共同体。因此,热爱同胞,就具体体现为对每个民族同胞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热爱与自豪。

爱国主义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热爱构成这一社会共同体的人民。不爱人民,爱国主义就是空谈。中华民族是包含56个民族的大家庭(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而悠久的历史,维护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名人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案例: 汶川地震中 

    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 6 个月大)。从 5 月 12 日 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 17 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感动中国的老师 --------- : “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谭千秋,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张开双臂趴在桌上,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身下护着的学生却安然无恙。 

    ——张米亚,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老师,跪仆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依然存活的学生,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 

    ——汤鸿,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老师,两只胳膊下各夹着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她的身体早已冰冷,但被她护住的几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 

    ——杜正香,平武县南坝小学老师,她趴在塌下的一根横梁下的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让我再救一个: 荆利杰 

  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素质要求)

文化传统常被称作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它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繁衍延续的“ 精神基因”;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必须学习和了解祖国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不玄妙,并不只是写在纸上。种程度而言,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比如语言、风俗、建筑等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如伦理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义,礼义廉耻等都包含着十分深刻、健康的积极因素,例如“孝”,就是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守孝道,尽心赡养;“ 忠”,就是忠于自己的祖国;“礼”,就是为人要有礼貌。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的道德素质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注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信”,就是要讲信用、要诚实,“廉”,即“廉洁、勤俭 ”等。又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先义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为公”,“虽九死其犹未悔”,“舍生取义”,“刚直不阿”等等,并由此派生出的热爱集体和祖国的优秀传统思想,在今天仍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

案例:龙的传人。东方龙和西方龙的比较。

东方龙:是呼风唤雨,分管天庭水部的神仙一族,他们遵照天庭指令,负责人间的风调雨顺,是农业社会里面百姓对美好收成期望的凝聚。人们敬仰和崇拜龙,是为了希望每年的收成好,希望河水不要泛滥。而帝王利用农业社会的这种崇拜心理,采用权势,宣布只有皇帝才是龙子龙孙,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民间对龙的美好向往,民间每年的舞龙、龙凤呈祥的图案,都说明了这一点,东方龙在外形上是长身、头部有角、身披金鳞。
  西方龙:是能飞,但是基本是一种爬行动物,他们凶残,完全没有理智,专门欺负弱小动物。西方龙在外形上类似于古代的恐龙。
  一个是神,一个是动物
  一个是美好愿望的化身,一个是代表凶残、原始、暴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 , 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材料:2005 年 12 月,国务院为设立“文化遗产日”下发通知,指出“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知决定 从 2006 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 ( 060610 、 070609 、 080614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以及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各项政策,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动态,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既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分享文化资源,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案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4)爱自己的国家(政治要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国家的进步;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国家的利益始终摆在第一位才是爱自己国家的真实表现。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先要问你能问国家做什么。”

案例: 08 年北京奥运会圣火海外传递受阻时 — 中华儿女的表现 

 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遇到“藏独”分子的干扰和破坏。一名暴徒毫无人道地对坐在轮椅上的火炬手、残疾姑娘金晶大打出手,企图抢夺火炬。关键时刻,金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暴徒的攻击,死死把火炬抱在怀里保护住,直到暴徒被警察制服并带走。 

祖国不等于国家。祖国是由人民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现代意义上的祖国,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自然要素,即本民族赖以生存的,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山河、海洋等自然风貌和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二是社会要素,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和历史传统,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成一体的人民或国民。三是政治要素,是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力政治机构——国家。由此可见,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概念。国家则是这种社会共同体的政治表现形态,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的兴盛衰亡一其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歌曲赏析:成龙、刘媛媛《国家》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国家
  国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你不到国外不知道“祖国”的重要。一个没有国家的,一个国势很弱的人,实在是太可怜了!太可悲了!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要自强、自爱,我们要知道爱我们的国家。国家不壮大,你个人再有钱有什么用?再有地位有什么用?你永远不受人尊敬! 
  我们今天讲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哪里是爱国主义?处处都是爱国主义!任何一个行为都可以爱国。
    2、爱国主义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提出:“美德即爱国”。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

世界各国普遍把爱国、报国、强国视为高尚的美德,把卖国、辱国、叛国等视为不道德的丑恶行为。爱国的英雄,成为人们世代颂扬的对象,而卖国的汉奸,则是人们千古罪人。杭州有座岳王墓,就是人民纪念岳飞所建。坟前用生铁铸成了世世代代受人们唾骂的秦桧奸党四人的跪像,让参观的人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些人的痛恨之情。爱国主义成为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3、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爱国主义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各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价值。 

    古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 

    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 

    现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种“民魂”就是千千万万爱国者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辉旗帜和宝贵精神财富。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政治准则和价值规范, 一旦成为人们的信念,就会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人们为自己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无私奉献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旦成为民族精神,就会产生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人们为祖国的荣誉和尊严、民族的繁荣和昌盛、人民的富裕和幸福而奋斗不息。 

 黑格尔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

 罗素 :“自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却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只有在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强盛的中国全部是在统一时期 ,积贫积弱的中国全部是在分裂内乱时期。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向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团结和调动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爱我中华,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是一种责任,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历史与现实无不表明这样一个道理,即凡是建大功、立大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大都是赤诚的爱国主义者。 

 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礼记·大学》 

    案例:一个留美女生的铮铮傲骨 

    1996 年 9 月 2 日 ,陈磊到达了位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的米德尔伯里大学,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大学留学生活。开学不到一个月,美籍教授那米诺从经济学理论讲到中国:“中国是一个非常闭塞、非常贫穷的小国家,那里的人非常愚昧,非常守旧,经济也不发达,科学技术更落后,而且那里没有平等自由,也没有人权。”陈磊马上火了,她连手也没有举,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地质问道:“请问那米诺教授,你到过中国吗 ? ”那米诺一怔,继而十分不屑地回答道:“我没有去过中国,可是,这与我讲的话有什么关系 ? ”,“当然有关系 ! ”陈磊毫不示弱地质问:“请问那米诺先生,既然你没有到过中国,那么,你对中国的评价从哪里来 ? ”那米诺一下呆住了,半晌,才无可奈何地承认:“我是从报刊上看来的,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 ”陈磊不禁大笑起来:。“那米诺教授,我记得你说过,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可是,你既没有去过中国亲眼看看,也没有经过认真调查,只是翻翻报刊,听听流言蜚语,便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下这样的结论,你不觉得可笑吗 ? ”“那米诺教授,我想告诉你,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 !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快速进步,中国的法律和法规,更在逐渐地完善,中国人民的权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障 ! ”陈磊环视了一眼四周的同学,“你所说的那些,不过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或者是西方某些政府出于某种目的而编造的谎言而已 ! ”教室里 100 多名学生听了陈磊的讲话,先是寂静无声,继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陈磊等掌声停了,又义正辞严地说道:“那米诺先生,请你当着大家的面,向中国和中国人民道歉 ! 否则,我拒绝再选修你的课程,并且永远都不再原谅你 ! ”米德尔伯里大学有一个规定,如果一个学生放弃了一门选修课,他必须完成三门与此类似的选修课的课程,才能算通过。陈磊刚到美国不久,放弃一门课程去改学三门课程,其困难可想而知。她见那米诺并没有半点忏悔和道歉的意思,于是不顾其他同学的劝说和阻拦,昂头挺胸走出了教室。那一段时间里,她每天晚上 12 点睡觉,早晨 5 点起床。白天,其他同学玩耍嬉闹的时间,陈磊全用于学习。期末考试时,陈磊选修的三门课程,都得了“ A+ ”。期末考试过后,陈磊在校园里遇见了那米诺。陈磊不理他,可是那米诺却跑了过来:“陈,有你这样的中国人,我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了。也许,我真的错了。”陈磊的回答落地有声:“不是也许,是肯定 ! 你肯定错了。”

 

讨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爱国?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但是,由爱发生的悲剧也屡见不鲜。是人们不该爱么?不,问题是很多人不懂得怎样去爱,于是,爱反而造成了伤害。

爱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仅仅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爱国之理。

 

三、我们该如何爱国?

1、我们爱国存在的误区

误区1:爱国就是喊口号?

 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不是语言,而是行动。从小事做起,这是爱国的第一要义。

 当然,喊口号具有鼓动人心的宣传作用,但爱国不能只靠宣传。而且,盲目地喊一些过激的口号虽然痛快,但它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使问题复杂化,从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盲目的爱国可能恰恰是误国。

误区2:爱国主要体现在对外?

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难时刻不怕牺牲、为国捐躯,这自然是令人敬佩的。但这绝非爱国的唯一方式,甚至也不是主要方式。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爱国应该主要体现在国内的日常工作之中。作为一名爱国者,首先应该致力于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而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国内。至于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尊严,这只是必须的外部条件。

误区3:爱国与爱民割裂开

国家不是超越于人民之上的抽象物,国家本身没有利益可言,它是属于人民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爱国就必须爱人民,为人民服务就是爱国。

要注意的是,为人民服务也不能抽象化。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和人民的一部分,爱国就应从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爱起。

误区4:爱国就要护短?

爱国当然意味着为本国而自豪,但这绝不意味着以为本国一切都好。 

个人应该从善如流,国家也应该有容忍批评的宽宏气度。只有这样,个人才能不断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强大。 

真正的爱国者由于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所以对本国政府和民族的要求也就特别严格,所以批评自己国家的不一定不爱国,而一味护短的人虽然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效果往往恰恰相反。

误区5:爱国就要仇外?

在开放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交往越来越多,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正如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一样。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

虽然不应该忘记历史,但牢记屈辱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奋发图强、使历史不再重演,而不应该是为了复仇。既然痛恨侵略,又怎能自己去做侵略者呢?

爱国不仅不应该排外,相反还应勇于并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这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应该反对崇洋媚外,但绝不能反对向外国学习。

   2、爱国的不同形式和层次——情感型爱国、觉悟型爱国和行动型爱国

案例:张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上大学后失去了奋斗目标,迷恋上了游戏和网络,经常逃课打游戏或上网,成绩一塌糊涂。张某在网上除了打游戏外,就是喜欢纵论国是,尤其是喜欢讨论中日中美关系。爱国者同盟、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等网站和论坛,张某特别爱上去浏览和参与讨论。每当看到或谈论到日本的侵华战争以及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张某都会义愤填膺,无限愤慨,大骂日本一通。有天在网上看到一篇中国同胞讨论中日关系的文章,认为其中许多观点是在帮日本说话,是在出卖国家利益,于是在网上大骂作者是“汉奸”、“卖国贼”,号召爱国网友群起而“骂”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张某的爱国行为?

案例:王晓东,美籍华人。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王晓东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师大,1985年赴美留学,1991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西南医学院担任讲席教授,并在著名的霍华德·休斯研究所任研究员。多年来,王晓东一直在积极为国内的科技发展出力。他每年都回国教书,为北大和清华等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并受聘主持中国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王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入了美国籍,但我们毕竟是华人,对中国的感情是无可取代的,一直想为中国做点事。海外学子不管有多大成就,不管离开祖国多长时间,祖国还是祖国。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王晓东的爱国?

案例:“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在荣誉面前这样说道:“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人的集体成果。这说明中国人并不笨,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不但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至于我个人,只是尽力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那是很有限的。”早年在美国生活的钱学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钱学森也一样,他对祖国魂牵梦绕,思念之情与日俱增。35年后,钱学森回忆到:“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为了回国,钱学森历尽千难万险,经受了整整五年多时间的折磨。美国当局以判刑和罚款相恐吓,不准他离开美国,诬陷他是“共产党的间谍”,受到联邦调查局的监视,他的家和工作室也受到了搜查,还被美国当局逮捕关押半个月之久。关押期间,他受到非人待遇和折磨。释放后,钱学森继续受到监视。他含愤过了整整五年变相的软禁生活,联邦调查局时常闯入他的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无论是金钱、地位、美誉和舒适的生活,还是威胁、恫吓、歧视和折磨,都销蚀不掉钱学森回归祖国献身人民革命事业的心志。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了三只轻便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后来出于中国政府和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才让钱学森回国。

案例:“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数学家华罗庚,在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期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1950年,华罗庚就带领全家毅然回国。在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向全世界华人科学家发出“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的倡议书,他写道:“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案例点评:案例一中的张某,也是爱国的,但其爱国方式属于一种低层次的情绪情感性爱国。与其愤怒骂别国,不如起而奋斗建设和强大中国。学业不搞好,没有本事,成天在网上再怎么骂,别国也骂不跨,中国也不会自然强大。案例三、四中的钱学森、华罗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科研条件,突破重重障碍,毅然回国效力,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爱国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和学习。他们的爱国形式是最高层次的爱国。案例二中的王晓东,自然也是爱国的。其爱国层次,介于上述两种爱国形式的中间。比较起低层次的爱国来说,它要高,但比较起高层次的爱国来说,它又要低一个层次。王晓东放弃了中国国籍,没有回国效力,爱国觉悟还不够高,如果比较起回国效力的钱学森、华罗庚等科学家来说,他的爱国要相形见绌;但他虽身在海外仍然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比起身在国内但碌碌无为甚至祸害祖国的人,他的爱国层次要高。

可见,爱国是一个包括情感、思想和行动三种要素的统一体。爱国情感是爱国的感性基础,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赞美、依恋、自豪、关心、忧虑、期望、祝福等许多美好的感情。爱国思想或觉悟是爱国的理性升华,主要是对祖国历史、现状和未来,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知以及个人责任和使命的自觉承担。爱国行为是爱国的具体实践,是用实际行动来抒发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实践爱国思想,完成爱国志向。

爱国情感、爱国思想(觉悟)与爱国行为,也是爱国的三种主要形式,即情感型爱国、觉悟型爱国和行动型爱国。它们之间有着层次和水平的不同。情感型爱国是低层次的爱国方式,主要是以情绪、情感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觉悟型爱国是较高层次的爱国方式,主要是能正确认知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从而激发出比较强烈的爱国情感,意识到并愿意承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属于一种觉悟型爱国。行动型爱国是最高层次的爱国形式,主要是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如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与同学同事邻居搞好关系,努力学习建国本领,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等等,在对外交往中自觉维护国家形象与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和安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等等,就是用行动表现出来的爱国行为。

爱国的三种形式与三个层次告诉我们,爱国既需要爱国情感,更需要爱国思想和行动。有爱国情感、能够感性爱国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上升到爱国觉悟和行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爱国,能够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振兴中华、实现统一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从感性爱国上升到理性爱国。爱国需要不断提升层次和水平。

过渡:我们前面说的大多是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今天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今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创新的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时代。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和改革开放创新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讨论:有人把社会主义与国家割裂开来,说:“爱国不一定要爱社会主义,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那么,爱国可以不爱社会主义吗?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这是每个同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爱国不爱社会主义在逻辑思路上、现实实践上都是说不通的,也是坚决不允许的。因为,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根本制度,是国家三大实体要素(国土、国民和国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然后去爱残缺不全的国家。因此,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对每个中国公民的政治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因此,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首先,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救国救民尝试过多种制度和主义,结果多无法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和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华民族真正结束了悲惨的百年历史,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康庄大道。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近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是“独立、秩序、富国、强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变成了现实。正如一位著名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毛泽东领导中国实现了“强兵”,邓小平领导中国实现了“富国”。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任人宰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亚病夫”,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的繁荣昌盛的东方巨人。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面我们看一个短片,长江二十年间的沧桑巨变。(现实的必然)

视频资料:二十年长江的巨变(选自《再说长江》)

第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2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成为现实。美国兰德公司曾预测,假如中国保持了它的秩序,并且没有与美国打一场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到2040年,在经济上中国将成为相当于10个日本经济规模的经济大国。(未来的昭示)

最后,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以及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和政府正确决策、英明领导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昭示的真理。

材料:我们还可以改变一下视角,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几段盛事的比较,来评价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丰功伟绩。西汉的文景之治,总长度为39年,它上接吕氏之乱,中间经淮南王之乱和七王之乱隔断,最长的和平发展时期只有短短的16年;东汉的光武中兴,史书记载的长度为31年,实际情况是光武十六年,刘秀才完成了国家统一,国家的和平发展期只有15年;唐朝的贞观之治,总长度为23年,它的开端是玄武门之变,实际和平发展延续期不足20年;明朝的仁宣之治、万历中心,持续和平发展期,都只有很短的10年时间;清朝的康乾盛世,总长度为134年,中间曾被九次内战隔成了10个时段,最长的一段和平连续发展期是26年。而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高速发展2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盛世之一。而且从目前的国际国内的大趋势来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这个盛世的继续延长。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经比较,我们完全可以确认,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持续高速发展期,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伟大时代。由此也不难明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真正缔造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历史、现实和未来都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任何一个真正爱国的人,都会拥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因此,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要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不爱中国,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所以,只要站在拥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立场上,深明中华民族的大义,就能够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就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奋斗。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十九世纪末,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领域中的一体化的趋势,其基本特点是商品、技术、信息、资本、人员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和配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

材料: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大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世界经合组织予以承认并且开始使用。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和历程,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济全球化的准备阶段,大致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这个阶段里,世界市场划分已经完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垄断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它是经济全球化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经济全球化阶段,它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跨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就变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另外一种经济现象是同时出现的。这就是信息的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他们相互制约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国际组织的作用得到加强,国家的经济主权受到削弱,国家的经济边界日益模糊,西方有人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时”;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舞台上的主角,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国公司工作,于是出现了是忠于公司还是忠于民族国家的困惑;各国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出国旅游、学习、工作、定居越来越容易,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一些人对自己的国家归宿感产生了模糊,甚至认为爱国主义过时了。那么,爱国主义过时了吗?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还要不要弘扬爱国主义?强调爱国主义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吗和大国沙文主义吗?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设置讨论)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爱国主义并没有而且也不会过时。的确,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正在日益融为一体,民族国家界限正在淡化,民族国家身份有所弱化,人们在不同民族国家间的频繁流动(旅游、工作、定居等),像跨国公司等以世界为“家”的行为主体的大量产生,都使人们的“祖国”观念有所削弱,世界主义和人类主义观念增强。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而且也不会过时。因为,现实世界仍然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最强大的独立主体;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依然森严,人们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即国籍)仍然是主要的身份认同(如一个人只能享受祖国提供的福利和好处,别国的福利是无法享有的);民族国家利益仍然是各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只追求本国利益和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不会考虑别国利益),世界主义和人类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足以成为指导和调整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因此,即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仍然无法超脱自己的民族国家“身份”,爱国的指向依然只能是自己的祖国,而不是“世界”和“人类”,我们仍然需要倡导爱国主义,把爱国主义作为处理个人与民族国家关系的根本准则。

同样,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爱国不需要“排外”和“仇外”。爱国是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祖国,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仇视”和“侵略”他国。爱国要求在世界众多的国家中,要首先爱自己的国家或者要多爱自己的国家;当自己国家与别国发生冲突时,要站在自己国家一边。爱国不以仇视他国为前提,因此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有本质不同。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我们仍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还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和机会,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同力。同时,还要充分做好准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以下观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案例:“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他为祖国的革命和教育事业捐助了大量的钱财,自己却十分简朴。陈在海外创业成功,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怎样去享受,而是想怎样才能为贫穷落后的祖国做点什么。他经常对着大海自言自语地说“于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1912年陈从海外回到集美,建立了集美小学。1919年又出资兴建了厦门大学。抗战时期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参战、慰劳将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侵,陈为了防止落入日寇之手,他总在身边带有一粒氰化钾备用,并坦然自若地说,人生自古孰无死,万一不幸落入敌人之手,敌人必然强我做傀儡,代他们说好话,我决不从,那时一死以谢国家,有什么不得了。毛泽东赞誉陈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毅在吊唁他的时候曾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位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去学习。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是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但掌握科学技术、实现科学发现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他们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在世界被分割为民族国家的背景下,也会打上“国家”的烙印,印上“产权”的标记。我们大量留学生留在了美国搞研发,他们开发出来的技术和产品,产权归美国所有,如果我们要使用,必须花钱去买。如果他们回来搞研发,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就归中国所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使用别人的技术专利是要付费的。而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就是看技术专利是由本国的科学家发现的还是由别国的科学家发现的。因此,科学的无国界性,不等于科学运用的无国界性。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主张民族国家已经过时了,强调人权高于主权。这是别有用心的,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因此,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案例:维护中国人的形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世界各地旅游观光,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看成是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可是,我们有些同胞出国旅游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把一些不文明恶习带到了国外,给外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于是有的国家会在一些景点专门设置用中文写的游客文明提示牌,如:不要随地吐痰、不得高声喧哗、请排队等,让许多爱国的华人、华侨和出境游客感到难堪。龙永图、吴建民等都提出,我们要树立大国形象,要有与大国的相适应的风度和文明水平。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需要理性的爱国主义

案例:一个外国人要求在非公交站点下车,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后,他骂了一句“Chinese pig”,还用塑料袋掷工作人员。全车的人都愤怒了,但工作人员“始终笑脸相迎”。这件小事见报后,引起了关于“爱国”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工作人员应该以牙还牙、当场还击,捍卫人格和国格尊严。少部分国民比较冷静,认为当场还击并不能维护人格和国格尊严,因为它们不是靠“骂”、“打”等不文明的方式来赢得或维护的,而是靠宽容、友好、自尊、自强等良好品行和平地建立起来的。那么,怎样做才是理性的爱国?

案例:是花还是耻?随着一年一度的武汉大学樱花节于3月下旬开幕,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讨也迅速在网上升温。在国内一门户网站的观点交锋栏目里,争论相当激烈。认为“是耻不是花”的网民指出:樱花虽美,但国耻勿忘。武大的樱花正是侵华的罪证。那里的樱花,是为了慰问日本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以望其为继续侵略而努力。所以,这里的樱花不能成为全国人民追逐、“仰慕”的对象。而认为“是花不是耻”的网民反驳说,“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花只是花,花无罪。人犯的错误是人的错,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恨,根本就是两回事;单纯的艺术欣赏和民族仇恨的情绪,实在不应强扯在一起。”那么,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案例:“盘龙滑落”事件。2004年9月份出版的《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名叫“龙篇”的立邦漆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上各盘着一条龙,左立柱色彩黯淡,但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右立柱色彩鲜亮,龙却跌落在地。在许多大型网站上,这幅广告作品遭到了网友的严厉斥责,人们把它和此前引起广泛争议的“霸道广告”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民爱国情感的戏弄与亵渎。龙是中国的图腾,是民族精神与民族人格的象征物,仅仅由于使用了日本血统的某种油漆,这种象征物就滑落在地上了,难道这不是对民族情感的揶揄和嘲弄吗?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看?

案例:浙江大学中韩学生冲突事件。2004年10月21日,有众多人参加的游行引起了社会各界注意,而事情的起因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浙江大学中外学生之间的口角。事情缘起于一位韩国女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BBS上出售几件衣服,随后就有人回帖要求抵制日货和韩货。该女生也不示弱,指责中国人没有品味、穷,接着又炫耀韩国人的富裕与时尚。当时在线的中国学生都很愤怒,开始予以反击,“维护国家的尊严”,同时言辞也比较激烈。随后,韩国女生的台湾男友开始给该版的版主打电话,要求到篮球场解决这个问题,版主将这一电话公布以后,有人给这位韩国女生发去了一条短信:“没什么事情,想问候一下你母亲。”女孩随即大怒,回电话追问该同学是谁,这位同学答道:“我是你大爷。”“交锋”过后,韩国女生查到了这个电话的主人,于是偕同男友和另外一个人来到该男生宿舍,并威胁说:“我给某某校领导一个电话,能直接让你退学,现在对留学生是很重视的。”结果,该男生自愿在宿舍里被三个人每人打三拳,并在食堂请客吃饭。事情本来就到此为止了。但在场的中国学生被激怒了,许多人随即聚集到学校保卫部门门口,要求给出说法,在交涉未果后,大批学生开始在校园内游行。直到凌晨2点多,人群才散去。事情虽然过去了几天,但是仍有许多浙江大学的学生在网上发贴抱怨“打人者至今仍逍遥法外”。一次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冲突在被迅速掺入“国家”“民族”等概念之后,变成了一件带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事件。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类不同国籍人士之间的日常冲突?

案例:中日钓鱼岛事件,讨论新时期我们到底该如何爱国?——理性爱国问题。(视频讨论,详情见视频资料)

讨论:1.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2.如何看待抵制日货与爱国的关系?

分析:表现:一是“逢日必反”,只要是日货一概抵制;二是抵制的方式不限于自己不买或不卖日货,而是对别人使用或经销日货也加以抵制甚至损坏;三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日本在华企业或商业行为进行攻击。

危害:一是很难分清“国货”和“日货”,可能伤及自身;二是盲目抵制日货将破坏良好投资环境,有损和谐社会发展;三是可能造成亲者痛而仇者快的结果,分清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普通日本友好人士。

从上面几个例子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爱国需要“理智”的爱国,不是一时的情绪渲泄;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与外国人发生冲突摩擦在所难免,我们需要一种宽容平常的心态,不要动不动就以“爱国”的名义,把它上升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思考题:

1.作为大学生,“爱国”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4.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

6.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张万年主编:《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8.张岱年 《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9.邓欧光《个人、社会、历史:中国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黄俊杰《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1.刘智峰《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2.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