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促进统一
本讲制定人: 江瑶 教研组长签字: 授课教师签字:
【目的要求】
(1)掌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2)熟悉对台方针的演变过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3)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新世纪新阶段 的对台方针政策。
2、教学难点:
(1)在和平统一问题上为什么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
【教学时数】 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 华媒关注台湾渔民遭射杀事件 吁与大陆联手护渔
中新网5月13日电 台湾地区一渔船9日遭菲律宾公务船只射击,导致一名台湾渔民死亡。境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事件发展,分析认为,为了此类事件不再发生,两岸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在维护主权上一致对外。
香港《大公报》11日刊文指出,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引来两岸人民愤慨。随着东南亚海洋维权形势日益严峻,两岸都应以中华民族的大义为重,在维护主权上应当一致对外。维护了主权,实际上就是维护了民族与民众的根本利益。
台湾《旺报》13日刊文指出,近两年来由于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的鼓舞,亚洲国家包括日本、菲律宾等先后掀起领土主权争议,这次菲律宾公务船对台湾渔船开枪事件虽然是个案,但事态发展却使得台湾地区不得不和大陆维持更紧密的合作。
美国《侨报》11日称,由于两岸长期对峙、美国势力干扰,以及台湾岛内部纷争,台湾当局在两岸南海合作问题上一直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从某个角度来说,今次台湾地区与菲律宾冲突也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契机。
香港《文汇报》13日刊文指出,台湾渔民遭枪击事件,再次凸显两岸合作护渔的必要性。两岸应尽快沟通、联手派海警力量对渔民进行保护。两岸应合力改变渔船经常在南海遭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驱赶抓捕炮击的不正常局面。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台湾当局如果再如此“划地自限,迎合美国”,不趁势与大陆合作保卫海疆,只能成为美国跟班,委身成为一颗棋子。
美国《侨报》11日称, 随着南海争端的升温,近年台湾渔民和大陆都同样感受到“邻居”咄咄逼人的态势。台湾岛内要求加强两岸南海合作的呼声再次出现,为两岸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
视频资料:台湾渔民被射杀事件始末;两岸在护渔问题上的合作
问题讨论:你如何看待媒体和学者所提到的两岸合作护渔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为人民所唾弃。各族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海峡两岸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5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望大陆》 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民族复兴,就是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迫使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重整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执着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返顾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开创了民族复兴的新局面。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实现民族统一,才能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英姿,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党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
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讲述事例)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一)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直接产物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可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的渴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二)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台湾问题的产生及迟迟得不到解决,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直接扮演了台湾问题制造者的角色。新中国诞生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遏制的政策,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扶植台湾当局,武力干涉中国人民完成统一祖国大业。1950年5月29日和6月14日,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首次提出台湾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美国防部长约翰逊建议美国应不惜使用军队拒共产党于台湾之外。同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借口朝鲜战争,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此开始了美国直接使用武力阻挠中国领土统一。实际上把台湾变成美国保护地的时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美蒋于1954年12月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58年8月我炮击金门期间及其以后,美国加紧推行“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美国政府还长期以各种借口,极力维持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二战期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成为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国际上中国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主权和领土疆域并未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当然是享有和行使台湾主权。
二、从武力解决台湾到和平解决台湾的政策转变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50年来,在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中,党的三代领导人提出并逐步完善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引祖国统一大业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一)武力解决台湾的方针
视频资料:1958年 台海记事
从1949年到1978年,30年间,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都准备统一,问题是谁统一谁。我们要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蒋介石父子想“光复大陆”,再度实现国民党的一统天下。为了统一中国,我们准备打,蒋介石也准备打。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1954年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要求国共双方放弃使用武力,认为蒋介石反攻大陆是一个“假设成分很大”的幻想,希望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坚守台湾、澎湖。杜勒斯的谈话激化了美蒋矛盾。台湾当局立即表示要坚守金、马,决不减少外岛驻军。美蒋闹矛盾于我有利。中央高度重视这一事态发展。提出继续坚持对金、马“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和“打打停停”的策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中央军委决定,从l0月6日起,停止大规模炮击。10月13日,中国政府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布命令,宣布对金门炮击再停两星期,以利蒋军得到充分补给。这一策略的重点是,把注意力放在利用和扩大美蒋矛盾,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二)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
背景:一是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达成,国际形势趋于和缓,美国的对华侵略、封锁、遏制政策遭到失败。二是国际社会关注。三是经济建设的需要。
在新的形势下,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表示,“如果美军撤退,我们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我国领导人首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更明确指出,“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另一方面,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并未顺应历史潮流,撤走在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与蒋介石集团签定《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第一次台海危机之后,美国又逼迫蒋介石撤出金门和马祖,企图造成海峡两岸划峡而治局面,以达到分割中国的目的。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刊益,1958年毛泽东指挥了闻名中外的“八·二三”炮击金门战役,并提出“联蒋抵美”策略,得到海峡对岸的共鸣,粉碎了外国势力搞两岸“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阴谋。蒋介石也顶住美国压力,坚持“一个中国”不分裂祖国。毛泽东因此曾说,“台湾放在蒋先生的手中我放心,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四目”是:台湾和大陆统一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毛泽东、周恩来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和平解放”,为后来制订“和平统一”方针提供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也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但限于历史条件,这个时期的“和平解放”思想还是要求在统一以后,台湾的制度要与大陆的相一致,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一国一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确立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由来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在考虑解决台湾问题时,逐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条件。
从国际上来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符合时代潮流。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环境,争取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的缓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与这个大目标相一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着眼于祖国统一,着眼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性地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
1、萌芽阶段。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时提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并表示将尊重外国在台湾的投资。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统一后台湾社会制度问题。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他在向美国参众两院议员解释我国政府对台政策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归回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实现和平统一的几条方针政策》等,都是“一国两制”的具体阐述。
2、正式提出阶段。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概念。
3、法制化阶段。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人士时,第一次明确完整地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正式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解“一国两制”的具体含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只有它才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特别行政区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不是代表国家的政治实体,对外不能代表中国。
第二,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12月,邓小平根据当时的情况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50年不变。邓小平说,“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所谓长期不变,要讲两个方面,思想不能片面。一是讲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不变;二是讲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允许港、澳、台搞资本主义50年不变。这既是诺言,同时也有基本法作保障。
第三,在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统一后,在台、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基本法赋予的高度自治权。除了外交和国防由中央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依法自行制定经济、贸易、金融货币、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政策,继续同各国和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不征税。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到台湾去,也不派人进驻台湾。但是特别行政区必须在基本法的范围内,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寄希望与台湾人民。
第六,积极促谈。
第七积极促进三通和各项交流,促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第八,坚决反对台独言行。
第九,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第十,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内国际问题的基础。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这一构想,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
第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一般说来,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只能允许存在一种社会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将两种对立的制度,即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于一个国家之内,既实现国家统一,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突破了单一制下一般地方权力的范围,甚至超出了联邦制成员国的权力。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也为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提供了新鲜经验。
第二,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指出,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也是我们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所面临的一项光荣的神圣的任务。“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学说。
第三,赋于“和平共处”以新的含义。邓小平说,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这里,把和平共处这一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运用来解决我国的内部问题,让大陆的社会主义与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和平共处。这为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
第一,开辟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新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也是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大计。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确实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好办法,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第二,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祖国统一后,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第三,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邓小平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一国两制”对于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从而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四、“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问题思考:建国后中国政府为什么没有很快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一)香港的顺利回归
视频资料: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
香港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问题。1982年9月,中英开始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会谈中,邓小平充分阐明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是中英两国政府如何使香港在过渡期不出现大的波动。这构成了中英会谈的基础,成为会谈成功的指导思想。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个基本法,充分地体现“一国两制”的思想,是“一国两制”思想的法律化。所以邓小平称赞,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在过渡期内,中方排除了英方制造的种种麻烦,为香港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作了艰巨细致的准备工作。1997年7月1日,饱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制度:第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外交和防务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第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不向中央财政上缴。可依据基本法处理一些有关的对外事务。有自己的区旗、区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居民担任,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第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些基本制度,是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是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得以实施的保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和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鸦片战争以后,英国政府用武力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占了香港。香港的主权实际上操纵在英国手中。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终于取代了英国的米字旗。这标志着香港已经与大陆实现了统一,是“一国两制”构想获得这次巨大成功的最主要的表现。
第二,香港保持了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是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在1997年7月1日以前的过渡期,尽管由于英方的阻挠,香港曾出现过一些波动,但未发生大的动荡,更不存在什么“灾难性的影响。”随着“一国两制”构想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认同和拥护,香港回归十分顺利。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条不紊地治理香港,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照常。事实必将证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继续治理好香港。
第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中国能不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的局势会怎样,世界各国对此都曾表示关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英国是发达国家,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表现出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邓小平说得好,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这就让世界各国再次认识到,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在主权问题上毫不动摇的严正立场。
视频资料:香港回归后
(二)澳门的顺利回归
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一样,都是由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在适当时机收回这一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开始解决香港问题不久,即着手解决澳门问题。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解决澳门问题的方式与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基本相同。由于葡萄牙政府表现出友好合作态度,中葡双方未出现严重分歧;同时,香港顺利回归对澳门回归产生了十分有利的影响,这就使澳门问题的解决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中华民族又迎来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的一大盛事。
视频资料:澳门回归,澳门回归后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现状
50年来,海峡两岸关系一波三折,几经风雨,大致经历了武力对抗阶段、隔海喊话阶段、两岸互动阶段、再度紧张4个阶段。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辉以所谓“私人”名义访问美国后,两岸关系再度紧张。两岸互动,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但双方的目的和动机决然不同。我们希望拓展交流使两岸走向和平统一,而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则想通过交流和平实现分手。按李登辉的想法和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台湾不反攻大陆,大陆也不要解放台湾。保持中国的“分裂分治”局面。这就是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李登辉不惜花费1000万美元,以金钱铺路去美国,就是想在国际上鼓吹“两个中国”,向国际社会显示“中华民国”的存在,并企图通过1996年3月的“总统选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合法外衣。对此我们不能保持沉默。1996年3月,我人民解放军举行军事演习,沉重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两岸关系再度紧张完全是由李登辉分裂祖国造成的。
1999年以来,李登辉的分裂活动进一步发展。5月,他出版《台湾的主张》一书,鼓吹要把中国分成七块各自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区域。7月9日,他公然抛出“两国论”,将两岸关系歪曲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破坏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的基础,破坏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李登辉已经成为台湾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是台湾海峡安定局面的破坏者,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也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麻烦制造者。“两国论”引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严重不安和强烈谴责,台海形势出现了新的紧张,两岸关系急速倒退,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为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更现实、更具体的政策主张。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精神,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重要看法和主张。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再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可概括为六点: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视频资料:国共第三次握手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八项主张”的基础上,根据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新变化,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和主张,集中表现为2005年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四个决不”是一个整体,其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是一个大前提,在此前提下,尽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四点意见”也没有再提制度问题,而主要强调以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可概括为五点:第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新一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会继续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基础上,推进两岸的深度合作,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坚定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材料:“习连会”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
习近平说,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一家人。维护好台湾同胞权益,发展好台湾同胞福祉,是大陆方面多次作出的公开宣示,也是我们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承诺。
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能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这是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天独厚,这种双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更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有决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全民族共同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习近平指出,我们始终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想起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
连战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不应也不会逆转的正确道路。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我们要发挥中华民族整体智慧,互利融合,振兴中华,开创民族辉煌的新时代。
会见中,连战向习近平转达了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问候,习近平也请连战转达对马英九的问候。
老朋友见面,连战送习近平有机麦片
这是习近平履新后首次会见台湾朋友。“我和连主席是老朋友了。”习近平特别提到,他与连战相识于浙江杭州,在2006年4月、11月两度会面,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连战为习近平准备的礼品是养生五谷粉、有机糙米麦片等健康食品。连战方面说,两岸交流多了,送茶、送画都不稀奇,送台湾各地名产养生礼盒,才有情意。
视频资料:“习连会”接棒“胡连会”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